Skip to content

牙醫師說的「補肉」是什麼?補的肉從哪裡來?

撰文/黃莞婷醫師(口腔顎面外科專科)

「植牙後怎麼刷牙時牙齦會痛會流血?」
「植牙完要補肉?!聽起來好可怕!為什麼要補肉?」

以往大家諮詢植牙都只會聽到醫生說要補骨,怎麼現在還多了一個要補肉?光聽到「補肉」兩個字就覺得好可怕,而且肉要從哪裡來?會不會手術完就少了一塊肉?

事實上,隨著時代推進,植牙的觀念也日新月異,和十年前截然不同,補骨合併補肉的效益已經有大量研究論文支持,且有長時間的觀察可以證實,此項治療對植牙的使用年限有顯著的效益,偃然成為目前植牙治療主流。

一、了解補肉前先認識「角化牙齦」

什麼是角化牙齦?口腔內的軟組織可以分成兩種,一個是「口腔黏膜」,另一個為「角化牙齦」。

「口腔黏膜」主要在兩頰、嘴唇內面、舌頭附近,屬於比較軟嫩、保護力低、移動性較高的組織,容易因為大力摩擦而受傷產生潰瘍
「角化牙齦」則穩固的圍繞在自然牙旁邊及上顎內側,顏色偏白,結構硬又紮實且具有保護力,可以抵抗刷牙、食物摩擦及細菌侵擾。然而當牙齒被拔掉後,不光是骨頭會流失,鄰近的牙齦也會開始萎縮,導致角化牙齦的量逐漸減少,被口腔黏膜取而代之。

角化牙齦穩固的圍繞在自然牙旁邊及上顎內側,顏色偏白,結構硬又紮實且具有保護力,可以抵抗刷牙、食物摩擦及細菌侵擾。然而當牙齒被拔掉後,不光是骨頭會流失,鄰近的牙齦也會開始萎縮,導致角化牙齦的量逐漸減少,被口腔黏膜取而代之。
案例提供:黃莞婷醫師 品粹牙醫

自然牙周圍的角化牙齦厚度每個人都不同,有些人較厚,有些人則較薄。但牙齦較薄的人如果有牙周病或刷牙太用力導致牙肉受傷時,則會比較容易有牙齦萎縮的問題。因此植牙前角化牙齦不夠厚或不夠高,都可能導致未來植體螺紋暴露在外,不僅不美觀,更導致植牙鬆脫感染的風險增加

因此植牙前角化牙齦不夠厚或不夠高,都可能導致未來植體螺紋暴露在外,不僅不美觀,更導致植牙鬆脫感染的風險增加。
案例提供:黃莞婷醫師 品粹牙醫

二、「補的肉」從哪裡來?會很痛嗎?

通常會取自上顎內側,這裡的牙肉品質好且厚度足夠,且即使取了部分牙肉,傷口會在一到兩週內癒合,並不會東凹一塊西凹一塊。

取肉傷口在初期會像口腔內破皮般的不適,手術當下可以放置膠原蛋白敷料上皮生長因子或是自體血小板再生因子 (PRF),加速傷口癒合,也可以在術後一到兩週內使用保護板進食,減少食物摩擦產生的疼痛。

補肉
通常會取自上顎內側,這裡的牙肉品質好且厚度足夠,且即使取了部分牙肉,傷口會在一到兩週內癒合,並不會東凹一塊西凹一塊。
案例提供:黃莞婷醫師 品粹牙醫

取下的肉移植到植牙區,四到六週便會長成跟鄰近區域相似的角化牙齦。

補肉術後牙肉寬度增加。
案例提供:黃莞婷醫師 品粹牙醫

三、一定要用自己的肉嗎?

市面上亦有人工皮等合成的材料可以使用,但實驗研究發現,傷口復原後人工材料所達成的效果,可能只剩下補進去的一半,而自體的組織可以達到比較穩定的效果,所以還是建議盡量拿自己的肉來補。

四、補肉術後有什麼禁忌嗎?

其實補肉手術就跟所有的手術一樣,都會建議術後一到兩週內避免太燙、太辣、刺激的飲食,避免使用吸管,避免劇烈運動增加出血風險,避免大力漱口或是用牙刷去觸碰傷口,避免抽菸增加傷口感染機會。

醫師的話

一個完整的植牙療程其實並不簡單,術前必須要謹慎評估,術中也需要考慮所有的細節,而非單純地以便宜快速草率的方式進行,方能提供術後有良好的美觀、咀嚼功能及植牙耐用性。不止醫師,患者也要付出很多的心力來維持與照顧,術後正確的保養、清潔與定期追蹤,都是讓植牙可以長久使用的不二法門。

竹北品粹牙醫 部落格
竹北品粹牙醫 Pureness Dental

黃莞婷 醫師

學經歷
衛福部部定口腔顎面外科專科醫師
台灣植牙醫學會會員
前新竹國泰醫院兼任口腔顎面外科主治醫師
前汐止國泰醫院口腔顎面外科主治醫師
長庚醫療財團法人台北長庚紀念醫院住院醫師
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口腔顎面外科訓練醫師
中山學大學牙醫學士

追蹤更多黃莞婷醫師>> 臉書粉絲專頁

追蹤更多黃莞婷醫師>>
黃莞婷 醫師 ∞ 歡迎走進口腔顎面外科診療室


聯絡我們:竹北品粹牙醫診所
03-658-7172
診所官網Google Map| Facebook  Youtube | Instagram

*本站文章內容及圖片均受中華民國著作權法及相關法令保護,非經品粹牙醫診所及作者同意前不得轉載、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或作為背書等行為,以免觸法。

引用句子請附上原文標題、作者及原文網址。如需轉載請來信 purenessdental@gmail.com

Spread the love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目錄